- 面部播散性粟粒状...
- 过去认为本病系一种经血行播散的皮肤结核,是寻常狼疮的一种变型或结核疹,但无确切的结核证据,组织学虽有结核样改变,但结核菌素试验经常阴性。
- 皮肤幼虫移行症
- 幼虫移行症(larva migrans)的术语首先在1952年由Beaver等提出,当时主要指弓首线虫病(toxocariasis),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现其他一些蠕虫如颚口线虫,四川并殖吸虫等也以幼虫为主要形式寄生于人体,并引起疾病。幼虫移行症可分为皮肤幼虫移行症和内脏幼虫移行症两种,有时两者也可同时存在。皮肤幼虫移行症是幼虫虫体侵人人体的皮肤并长期在皮肤组织中移行,引起皮肤损害及游走性病变。
- 兔热病
- 兔热病又称土拉菌病(Tularaemia)、鹿蝇热,是一种由扁虱或苍蝇传播的啮齿动物的自然疫源性急性传染病。临床表现主要有发热,淋巴结肿大,皮肤溃疡,眼结膜充血、溃疡,呼吸道和消化道炎症及毒血症等。土拉菌可以被用作生物战中的致病病菌,感染者会出现高烧、浑身疼痛、腺体肿大和咽食困难等症状。
- 枕骨下硬结性毛囊...
- 枕骨下硬结性毛囊炎(suboccipital indurative folliculitis)是好发于枕骨下及项中部的慢性硬结性和瘢痕性皮炎。由金黄葡萄球菌等引起,以毛囊周围炎和结缔组织增生为主要病变,故又有毛发部乳头状皮炎、枕部乳头状皮炎、瘢痕疙瘩性毛囊炎、瘢痕疙瘩性痤疮或项部须疮之称。初见枕后或项中有多发粟粒大小的红色毛囊性丘疹,丘疹逐渐增大,深部化脓性融合,结缔组织增生,形成乳头状瘢痕。可有瘙痒或疼痛。本病常迁延不愈,需要全身与局部的综合治疗。
- 乳头状汗腺腺瘤
- 乳头状汗腺腺瘤(hidroadenoma papilliferum)为成年妇女外阴部肛门部位的肿瘤。本病少见,发病年龄主要在25~40岁,外阴部发病率较肛周高4倍。
- 颏下皮样囊肿
- 颏下皮样囊肿系胚胎期外胚叶组织遗留在皮下软组织发育而成的先天性肿瘤。青少年发病,临床表现为突入口腔的无痛性肿物。手术彻底切除效果良好。
- 中间型链球菌感染
- 中间型链球菌为一组链球菌(Str. intermediusgroup),包括3个菌种,即中间型链球菌(Str.intermedius)、星座链球菌(Str.contellatus)和咽峡链球菌(Str.anginosus)。中间型链球菌93%非β-溶血,38%的星座链球菌和12%的咽峡链球菌呈β-溶血。该组细菌主要存在于人类口腔中,可自牙龈缝隙、牙斑、根管中分离获得,也存在于喉和鼻咽部,尚寄殖在胃肠道。该组细菌可致牙龈脓肿,并可由此引致败血症、心内膜炎。值得注意的是该组链球菌尚可引起脑脓肿,并常与厌氧菌同时存在。腹膜炎、肝脓肿、盆腔脓肿亦可发现。口咽部存在的中间型链球菌组细菌的吸入可导致吸入性肺炎,并可并发肺脓肿和脓胸,发生纵隔炎者亦有报道。其他尚可引起骨髓炎、化脓性关节炎、鼻窦炎、皮下脓肿、蜂窝织炎等。
- 皮肤发育不良
- 皮肤发育不良(alplasia cutis)又称先天性皮肤缺陷(congenital skin defect),为一个或几个区域内的表皮真皮,有时甚至皮下组织出现先天性缺损。
- 龙线虫病
- 龙线虫病(dracunculiasis,dracontiasis)又名几内亚虫感染(guinea worm infection),是由麦地那龙线虫的成虫寄生在人体体内所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疾病。成虫不仅寄生于人体深部结缔组织及皮下组织,也可以伸出体外。此外,它还可以寄生于狗、马、牛、狼、豹、貂、猴、狒狒、狐银狐浣熊水貂、猫等动物体内或体外。主要的临床体现为慢性皮肤溃疡。1995年从安徽阜阳农村一位12岁男性儿童的左则腹壁脓肿内检获1条雌性虫体标本。这是我国首次发现麦地那龙线虫感染人体病例。
- 发育不良痣
- 发育不良痣(dysplastic nevus)又名发育不良痣综合征;B-K综合征;临床上常被误认为是浅表播散性恶性黑色素瘤。而本病与恶性黑色素瘤的发生存在一定的关系,倾向于家族发病。约有1/3~1/5的发育不良痣组织学与恶性黑色素瘤相近。发育不良痣所存在的分化障碍可能具有一定的遗传基础,损害可发生于体表任何部位,切除仍是目前首选治疗方法。
- 毛囊脓疱病
- 毛囊性脓疱病(impetigo folliculitis),又称Buckhart脓疱疮,为一种表浅性毛囊口炎,多发生在接触石油、沥青的工人中,搔抓、昆虫叮咬及损伤也可能是诱因。
- 疣状肢端角化病
- 疣状肢端角化病(acrokeratosis verruciformis)罕见,由Hopf于1930年首先描述。出生时或儿童期发病,少数在青春期发病。女性约为男性的2倍。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常与毛囊角化病伴发,或家族中有毛囊角化病患者。故认为两者可能是同一角化遗传缺陷引起。损害为扁平或凸起的角化过渡性坚实丘疹,直径1至数毫米,正常肤色或棕红色,类似扁平疣或疣状表皮发育不良,数目多,不融合,皮损摩擦可引起水疱,一般无自觉症状。根据肢端疣状扁平丘疹,持久存在,有家族史,诊断不难。尚无满意疗法。可试用冷冻、激光等治疗。
- 红血丝
- 红血丝是面部先天性毛细血管位置比较浅而引起的一种面部现象,皮肤薄而敏感,过冷、过热、情绪激动时脸色更红,从而形成红血丝现象。面部红血丝患者面部看上去比一般正常肤色红。人们常称高原脸或红脸蛋或是烂苹果,这种皮肤薄而敏感,过冷、过热、情绪激动时脸色更红。
- 妊娠疱疹
- 妊娠疱疹(herpes gestationis)是一种罕见的、发生在妊娠期和产褥期的多形性瘙痒性红斑、丘疱疹或疱疹样皮疹,且再次妊娠时又会复发的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
- 沃纳综合征
- 本综合征也称成人早老症、白内障-硬皮病-早老综合征,系一种先天性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以老人样面容、身材矮小、青少年白发、青年白内障、四肢硬皮病样皮肤改变、骨质疏松、组织钙化、糖尿病和性腺发育不全为主要特征。
相关医生
相关医院
-
- 北京协和医院
- 地址:(东单院区)北京市东城区帅府园一号,100730;(西单院区)北京市西城区大木仓胡同41号,100032
北京协和医院是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的现代化综合三级甲等医院,是国家卫生健康委指定的全国疑难重症诊治指导中心,最早承担高干保健和外宾医疗任务的医院之一,也是高等医学教育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国家 级
-
-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国学巷37号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在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成都市锦江万里桥头的华西坝,有一座闻名遐迩的医学城,她就是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华西医院。追溯历史,华西医院起源于美国、加拿大、英国等国基督教会1
-
-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复兴路28号院
一、历史沿革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前身是中国协和医学院第二临床学院,1953年10月,总后方勤务部卫生部决定将“中国协和医学院第二临床学院”改为“军委直属机关医院”。1954年7月,总后方勤务部
-
-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 地址:上海市徐汇区枫林路180号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是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委属事业单位,是复旦大学附属综合性教学医院。医院开业于1937年,是中国人创建和管理的最早的大型综合性医院之一,隶属于国立上海医学院,为纪念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