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血性梗死与出血性梗死的区别
2950在我们的生活之中,梗死的病例十分常见,梗死主要是由于体内血流中断,导致局部组织发生了缺血性坏死,给患者带来的伤害十分大。通常来说梗死会发生在体内的任何部位,比如说脑、肾、心、脾等等,发生的部位不同,最终造成的影响也必然有区别。梗死主要分为贫血性梗死以及出血性梗死,下面来了解一下贫血性梗死与出血性梗死的区别吧。
1、贫血性梗死
发生于组织结构较致密侧支循环不充分的实质器官,如脾、肾、心肌和脑组织。当梗死灶形成时,病灶边缘侧支血管内血液进入坏死组织较少,梗死灶呈灰白色,故称为贫血性梗死(又称为白色梗死)。发生于脾、肾梗死灶呈锥形,尖端向血管阻塞的部位,底部靠脏器表面,浆膜面常有少量纤维素性渗出物被覆。心肌梗死灶呈不规则地图状。梗死的早期,梗死灶与正常组织交界处因炎症反应常见一充血出血带,数日后因红细胞被巨噬细胞吞噬后转变为含铁血黄素而变成黄褐色。
晚期病灶表面下陷,质地变坚实,黄褐色出血带消失,由肉芽组织和疤痕组织取代。镜下呈缺血性凝固性坏死改变,早期梗死灶内尚可见核固缩、核碎裂和核溶解等改变,细胞浆呈均匀一致的红色,组织结构轮廓保存(如肾梗死)。晚期病灶呈红染的均质性结构,边缘有肉芽组织和疤痕组织形成。此外,脑梗死一般为贫血性梗死,坏死组织常变软液化,无结构。
2、出血性梗死
常见于肺、肠等具有双重血液循环,组织结构疏松伴严重淤血的情况下,因梗死灶内有大量的出血,故称为出血性梗死,又称为红色梗死。治疗宜查找引起出血性梗死的原发疾病,针对病因治疗。应注意出血的性状和部位。
无论身体哪个部位发生梗死,都应该及时就医治疗,当大脑意识恢复之后,病情才会向好的方面发展,所以等病情控制好后,应该鼓励患者主动的锻炼,只有尽早的下床活动,从起床,站立,行走进行训练指导,逐步的增加活动范围和次数,最后帮助患者进行上下楼梯的训练,让肢体得到充分的运动才能有利于功能的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