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主治:用于各种原因的角膜溃疡,角膜损伤,由碱或酸引起的角膜灼伤,大泡性角膜炎,神经麻痹性角膜炎,角膜和结膜变性。
查看说明书药品对比
药品信息 | |||
主要成分 |
本品含50%的小牛血清去蛋白提取物,小牛血清去蛋白提取物主要含有多种游离氨基酸、低分子肽和寡糖。 |
本品主要成份为:盐酸头孢他美酯。其化学名称为:(6R,7R)-3-甲基-7-[(Z)-2-(2-氨基-4-噻唑基)-2-(甲氧亚氨基)-乙酰氨基]-8-氧代-5-硫杂-1-氮杂双环[4.2.0]辛-2-烯-2-甲酸新戊酰氧甲酯盐酸盐。 |
|
生产企业 |
锦州奥鸿药业有限责任公司 |
哈药集团制药总厂 |
|
批准文号 |
国药准字H20080368 |
国药准字H20010459 |
|
说明 | |||
作用与功效 |
用于各种原因的角膜溃疡,角膜损伤,由碱或酸引起的角膜灼伤,大泡性角膜炎,神经麻痹性角膜炎,角膜和结膜变性。 |
本品适用于敏感菌引起的下列感染。1.耳、鼻、喉部感染,如中耳炎、鼻窦炎、咽炎、扁桃体炎等。2.下呼吸道感染,如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急性气管炎、急性支气管炎等。3.泌尿系统感染,如非复杂性尿路感染、复杂性尿路感染(包括肾盂肾炎)、男性急性淋球菌性尿道炎等。 |
|
用法用量 |
外用,滴于眼部患处,每次1滴,每日3-4次,或遵医嘱。 |
1 口服:饭前或饭后1小时内口服,成人和12岁以上的儿童,一次500mg,一日2次;12岁以下的儿童,每次按体重10mg/kg给药,一日2次。复杂性尿路感染的成年人,每日全部剂量在晚饭前后1小时内一次服用;男性淋球菌性尿道炎和女性非复杂性膀胱炎的患者,在就餐前后1小时内一次服用单一剂量1500~2000mg(膀胱炎患者在傍晚)可充分根除病原体。 2 剂量调节(1)老年人:可按推荐成人的用量,对老年人无需调整。(2)12岁以下儿童:以每次每公斤体重10mg,每日2次为标准,剂量调整如下:体重小于15kg者,建议使用其它剂型;体重为16~30kg者,一次250mg;体重为31~40kg者,一次250~500mg;体重大于40kg者,一次500mg。(3)肾衰竭的成人患者:肌酐清除率大于40ml/min者,一次用500mg,每12小时1次;肌酐清除率为10~40ml/min者,一次用125mg,每12小时1次;肌酐清除率小于10ml/min者,先一次用500mg,后改为一次125mg,一日1次。 |
|
副作用 |
对小牛血清去蛋白眼用凝胶所含成份或同类药品过敏都禁用。 |
对头孢菌素类药物过敏者禁用。 |
|
禁忌 |
|
儿童注意事项: 见用法用量。 妊娠与哺乳期注意事项: 由于缺乏有关人类胎儿的临床数据,妇女妊娠期间,不推荐使用本品。若有对该药敏感的微生物严重感染时,必须充分权衡利弊。 虽在乳汁中尚未发现本品的代谢物,但哺乳期的妇女仍应慎用。 老人注意事项: 推荐成人的用量对老年人无需调整。 |
|
成分 |
用于各种原因的角膜溃疡,角膜损伤,由碱或酸引起的角膜灼伤,大泡性角膜炎,神经麻痹性角膜炎,角膜和结膜变性。 |
本品适用于敏感菌引起的下列感染。1.耳、鼻、喉部感染,如中耳炎、鼻窦炎、咽炎、扁桃体炎等。2.下呼吸道感染,如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急性气管炎、急性支气管炎等。3.泌尿系统感染,如非复杂性尿路感染、复杂性尿路感染(包括肾盂肾炎)、男性急性淋球菌性尿道炎等。 |
|
药理作用 |
使用小牛血清去蛋白眼用凝胶后,可能出现局部刺痛或灼热感。同其他眼用凝胶一样,小牛血清去蛋白眼用凝胶使用后会出现短暂视力模糊。若出现皮肤过敏或认为与小牛血清去蛋白眼用凝胶有关的其他不良反应,请及时就诊。 |
本品为口服的第三代广谱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本品对链球菌属(粪链球菌除外)、肺炎链球菌等革兰阳性菌;对大肠埃希菌、流感嗜血杆菌、克雷伯菌属、沙门菌属、志贺菌属、淋病奈瑟氏球菌等革兰阴性菌都有很强的抗菌活性,尤其对第一、二代头孢菌素敏感性低的沙雷菌属、吲哚阳性变形杆菌、肠杆菌属及柠檬酸菌属的抗菌活性明显。对细菌产生的β-内酰胺酶稳定。但本品对假单胞菌、支原体、衣原体、肠球菌等耐药性微生物无效。 |
|
注意事项 |
1.为保证小牛血清去蛋白眼用凝胶生物活性及治疗效果,应避免将小牛血清去蛋白眼用凝胶置于高温环境。 2.用药后请及时密封,使用时,瓶口不要触及眼部及手部。开启一周后不可再用。 3.用药期间,请勿配戴隐形眼镜。 4.小牛血清去蛋白眼用凝胶无抗炎及抗病毒作用。 5.请放于儿童触摸不到的地方。。 |
1.青霉素类药物过敏者慎用。 2.发生严重过敏反应,应立即停药,并紧急治疗。 3.使用本品期间,由于肠道微生物的改变,可能导致伪膜性肠炎。若发生假膜性肠炎,应积极治疗(推荐使用万古毒素)。 4.本品应放到儿童触及不到的地方。 5.缺乏有关人类胎儿的临床数据,妇女妊娠期间,不推荐使用本品。若有对该药敏感的微生物严重感染时,必须充分权衡利弊。在乳汁中尚未发现本品的代谢物。本品对新生儿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尚无可靠的临床数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