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主治:用于治疗蛲虫、蛔虫、鞭虫、十二指肠钩虫、粪类圆线虫和绦虫单独感染及混合感染。
查看说明书药品对比
药品信息 | |||
主要成分 |
活性成份:甲苯咪唑。 |
替普瑞酮 |
|
生产企业 |
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 |
卫材(中国)药业有限公司 |
|
批准文号 |
国药准字H61022952 |
国药准字H20093656 |
|
说明 | |||
作用与功效 |
用于治疗蛲虫、蛔虫、鞭虫、十二指肠钩虫、粪类圆线虫和绦虫单独感染及混合感染。 |
1.急性胃炎、慢性胃炎急性加重期,胃粘膜病变(糜烂、出血、潮红、浮肿)的改善。2.胃溃疡。 |
|
用法用量 |
1.用法:口服。2.用量:(1)蛲虫病:单剂1片。此病易感染,最好在用药2周和4... |
推荐成人每次口服50mg(1粒),每日3次,饭后服用。 |
|
副作用 |
1.临床研究数据:对39个临床研究中使用本品治疗胃肠道单独或合型寄生虫感染的6276名受试者的安全性进行评价,在这些研究中,均未出现发生率≥1%的不良反应,发生率<1%的不良反应有:胃肠道反应,包括腹部不适、腹泻及胃肠气胀;皮肤和皮下组织反应,包括皮疹。2.上市后数据:按照发生频率:十分常见(>1/10);常见(>1/100,<1/10);少见(>1/1000,<1/100);罕见(>1/10000,<1/1000);十分罕见(<1/10000),包括个别病例,对不良反应进行排序。上市后患者自发报告中的出现的不良反应有:(1)血液及淋巴系统:十分罕见:中性粒细胞减少症。(2)免疫系统:十分罕见:过敏反应,包括过敏及类过敏反应。(3)神经系统:十分罕见:婴儿惊厥。(4)胃肠道:十分罕见:腹痛。(5)肝胆:十分罕见:肝炎和肝功能检查异常。(6)皮肤及皮下组织:十分罕见:中毒性表皮坏死融解、史-约综合症、皮疹、血管性水肿、荨麻疹、脱发。 |
在国外10,914例患者中,有52例(0.48%)发生了不良反应。(1)临床严重的不良反应(发病率不明)肝功能障碍及黄疸:肝功能障碍时可能出现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谷氨酰转肽酶(-GTP)或碱性磷酸酶(ALP)升高,或者可能发生黄疸。一旦出现上述异常,应立即停药并采取适当处理措施。(2)其它不良反应注)一旦出现上述症状时应停止用药。本品在国内上市后,除上述不良反应发生外,还曾引起过敏性紫癜,具体发生率不明。 |
|
禁忌 |
|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尚未确定妊娠期妇女使用本品的安全性,对妊娠或可能妊娠的妇女应慎重权衡获益和风险。儿童用药:尚未确定儿童使用本品的安全性(没有足够的临床经验)。老年用药:一般老年人的生理代谢功能有所降低,建议在严密监测下减量使用本品。 |
|
成分 |
用于治疗蛲虫、蛔虫、鞭虫、十二指肠钩虫、粪类圆线虫和绦虫单独感染及混合感染。 |
1.急性胃炎、慢性胃炎急性加重期,胃粘膜病变(糜烂、出血、潮红、浮肿)的改善。2.胃溃疡。 |
|
药理作用 |
本品是苯并咪唑的衍生物,该类药物对虫体的β-微管蛋白有很强的亲和力,在很低浓度下就能与之结合,从而抑制微管的聚合,引起虫体表皮或肠细胞的消失,降低消化作用和减少营养物质如葡萄糖的吸收,导致虫体的死亡。本药也可抑制线粒体内延胡索酸还原酶,减少葡萄糖的转运,并使氧化磷酸化解偶联,从而影响ATP的产生。本药对成虫及虫卵均有作用。 |
||
注意事项 |
1.在一项病例对照研究中,甲苯咪唑与甲硝唑合并使用与史-约综合症/中毒性表皮融解坏死(SJS/TEN)的发生有可能相关。2.少数病例特别是蛔虫感染较严重的病人服药后可引起蛔虫游走,造成腹痛或吐蛔虫,甚至引起窒息,此时应立即就医。3.对诊断的干扰:本药可使用丙氨酸氨基转移酶、门冬酸氨基转移酶活性及血尿素氮增高。4.肝肾功能不全者慎用。5.除习惯性便秘者外,不需服腹泻药。6.请将本品置于儿童不易拿到处。 |
本品为铝塑包装(PTP),在服用前从包装中取出药片服用。 据报道,一旦因无吞食铝塑泡罩板,铝塑板锋利的边角可能会刺穿食管粘膜,引起食管穿孔,从而导致纵隔炎等严重的并发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