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主治:(1)脑血供不足,劲动脉缺血,脑血栓形成后等。(2)耳鸣,脑晕。(3)偏头痛预防。(4)癫痫辅助治疗。
查看说明书药品对比
药品信息 | |||
主要成分 |
本品主要成份为:盐酸氟桂利嗪。其化学名称为:(E)-1-【双-(4-氟苯基)甲基】-4-(2-丙烯基-3-苯基)-哌嗪二盐酸盐。 |
拉莫三嗪 |
|
生产企业 |
广东华南药业集团有限公司 |
GlaxoSmithKline Pharmaceutical |
|
批准文号 |
国药准字H44021456 |
H20110023 |
|
说明 | |||
作用与功效 |
(1)脑血供不足,劲动脉缺血,脑血栓形成后等。(2)耳鸣,脑晕。(3)偏头痛预防。(4)癫痫辅助治疗。 |
抗癫痫治疗用于简单部分性发作;复杂部分性发作;继发性全身直一阵挛性发作;原发性全身强身直一阵挛性发作。也可治疗顽固性癫痫中的Lennox-Gastaut综合症。 |
|
用法用量 |
(1)包括椎基底动脉供血不全在内的中枢性眩晕及外周性眩晕,每日10~20mg(2~4粒),2~8周为1疗程。(2)特发性耳鸣者,10mg(2粒),每晚1次,10天为-个疗程。(3)间歇性跛行,每日10~20mg(2~4粒)。(4)偏头痛预防,5~10mg(1~2粒),每日2次。(5)脑动脉硬化,脑梗塞恢复期,每日5~10mg(1~2粒)。 |
12岁以上第1及第2周:25mg,一日一次;第3及第4周:50mg 一日一次;维... |
|
副作用 |
(1)中枢神经系统的不良反应有:①嗜睡和疲惫感为最常见;②长期服用者可以出现抑郁症,以女性病人较常见:③锥体外系症状,表现为不自主运动、下领运动障碍、强直等。多数用药3周后出现,停药后消失。老年人中容易发生;④少数病人可出现失眠,焦虑等症状。(2)消化道症状表现为:胃部烧灼感,胃纳亢进,进食量增加,体重增加。(3)其他:少数病人可出现皮疹,口干,溢乳,肌肉酸痛等症状。但多为短暂性,停药可以缓解。 |
在本药作为单药治疗的试验中,不良反应的报导包括头痛、疲倦、皮疹、恶心、头晕、嗜睡和失眠。 |
|
禁忌 |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由于本药能透过胎盘屏障,且可随乳汁分泌,虽尚无致畸和对胚胎发育影响的报告,但原则上孕妇和哺乳妇女不用此药。儿童用药:由于本品能透过血脑屏障,有明确的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且儿童中枢神经系统对药物的反应敏感;代谢机能相对较弱,目前虽无详细的儿童用药研究资料,原则上儿童慎用或忌用此药。老年用药:由于老年患者神经系统较敏感,代谢能力较弱,在给药剂量应酌情减少。 |
|
|
成分 |
(1)脑血供不足,劲动脉缺血,脑血栓形成后等。(2)耳鸣,脑晕。(3)偏头痛预防。(4)癫痫辅助治疗。 |
抗癫痫治疗用于简单部分性发作;复杂部分性发作;继发性全身直一阵挛性发作;原发性全身强身直一阵挛性发作。也可治疗顽固性癫痫中的Lennox-Gastaut综合症。 |
|
药理作用 | |||
注意事项 |
(1)用药后疲惫症状逐步加重者应当减量或停药。 (2)严格控制药物剂量,当应用维持剂量达不到治疗效果或长期应用出现锥体外系症状时,应当减量或停服药。 (3)患有帕金森病等锥体外系疾病时,应当慎用本制剂。 (4)驾驶员和机械操作者慎用,以免发生意外。 |
曾有皮肤不良反应报告,一般发生在拉莫三嗪开始治疗的前8周。大多数皮疹是轻微的和自限性的;但是,曾罕见严重的、致命危险的皮疹,包括Stevens-Johnson综合征和毒性上皮坏死溶解的报道。严重皮疹的发生率在成人约为1:1000,12岁以下儿童比成人要高。有研究表明,12岁以下儿童中发生需住院治疗不良反应的比率为1:300-1:100。在儿童,最初发生的皮疹可能会被误认为是感染;在用本药治疗的前8周,如果儿童出现皮疹和发热症状,应该考虑有药物反应的可能性。此外,发生皮疹总的危险性与下列因素很有关系:拉莫三嗪的初始剂量太高和随后增加的剂量超过推荐剂量;同时应用丙戊酸钠:它使拉莫三嗪的平均半衰期增加约2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