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主治:用于缓解各种关节炎及软组织病变的疼痛和肿胀的对症治疗。
查看说明书药品对比
药品信息 | |||
主要成分 |
本品主要成份及化学名称为:本品主要成份为吡罗昔康,其化学名为2-甲基-4-羟基-N-(2-吡啶基)-2H-1,2-苯并噻嗪-3甲酰胺-1,1-二氧化物。 |
双氯芬酸钠。 |
|
生产企业 |
山西新宝源制药有限公司 |
湖北东信药业有限公司 |
|
批准文号 |
国药准字H14020958 |
国药准字H20123150 |
|
说明 | |||
作用与功效 |
用于缓解各种关节炎及软组织病变的疼痛和肿胀的对症治疗。 |
本品消炎镇痛类药。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手术后疼痛及各种原因所致的发热。 |
|
用法用量 |
口服。成人常用量:一次20mg,一日1次,或一次l0mg,一日2次。饭后服用。 |
取塑料指套一只,套在食指上。取出栓剂,持栓剂下端,以少量温水润湿后,轻轻塞入肛门2cm处,一次剂量分别为8~6岁12.5mg/5~3岁6.25~12.5mg,3岁以下6.25mg |
|
副作用 |
对本品过敏、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病患者禁用。 |
对患者有严重肝、肾功能不全及高过敏体质者禁用。对阿司匹林或其他非甾体消资药过敏者对本品可有交叉过敏反应;对阿司匹林过敏的唪喘患者,本品也可引起支气管痉挛,对这类患者禁用;有肛门炎症者禁用。 |
|
禁忌 |
|
|
|
成分 |
用于缓解各种关节炎及软组织病变的疼痛和肿胀的对症治疗。 |
本品消炎镇痛类药。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手术后疼痛及各种原因所致的发热。 |
|
药理作用 |
1.恶心、胃痛,纳减及消化不良等胃肠不良反应最为常见,其中3.5%需为此撤药。服药量大于一日20mg时胃溃疡发生率明显增高,有的合并出血,甚至穿孔。 2.中性粒细胞减少、嗜酸粒细胞增多、血尿素氮增高、头晕、眩晕、耳鸣、头痛、全身无力、水肿,皮疹或瘙痒等。 3.肝功能异常、血小板减少、多汗、皮肤瘀斑、脱皮、多形性红斑、中毒性上皮坏死、大疱性多形红斑(Stevens-Johnson综合征),皮肤对光过敏反应、视力模糊、眼部红肿、高血压、血尿、低血糖,精神抑郁,失眠及精神紧张等。 |
(1)胃肠反应;主要为肛门刺激症状、胃不适、烧灼感、反酸、纳差、恶心等,停药或对症处理即可消失。其中少数可出现溃疡、出血、穿孔;(2)神经系统表现有头痛、眩晕、嗜睡、兴奋等;(3)肾脏引起水肿、少尿、电解质素乱等严重肾功能不良反应;(4)其他少见的有肝酶一过性升高,极个别出现黄疸、皮疹、心律失常、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等均呈可逆性。 |
|
注意事项 |
1.交叉过敏。对阿司匹林或其他非甾体抗炎药过敏的患者,对本品也可能过敏。 2.饭后给药或与食物或抗酸药同服,以减少胃肠刺激。 3.一日量超过20mg时,发生胃肠溃疡的危险明显增加。 4.一般在用药开始后7~12天,还难以达到稳定的血药浓度,因此,疗效的评定常须在用药2周后。 5.用药期间如出现过敏反应、血象异常、视力模糊、精神症状、水潴留及严重胃肠反应时,应立即停药。 6.下列情况应慎用: (1)有凝血机制或血小板功能障碍时; (2)哮喘; (3)心功能不全或高血压; (4)肾功能不全; (5)老年人。 7.长期用药者应定期复查肝、肾功能及血象。 8.本品为对症治疗药物,必须同时进行病因治疗。 9.能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比阿司匹林弱,但可持续到停药后2周。术前和术后应停用。 |
1.有肝、肾功能损害或溃疡病史者慎用,尤其是老年人。用药期间应常规随访检查肝肾功能。2.本品因含钠,对限制钠摄入量的病人应慎用。3.对诊断的干扰:本品可致血清肝酶一过性升高,血清尿酸含量下降,尿尿酸含量升高(因肾清除功能增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