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主治:头痛、鼻塞、晕车、蚊虫叮咬、肌肉酸痛、风湿骨痛、扭伤挫伤、腹痛、烫伤、皮肤瘙痒。
查看说明书药品对比
药品信息 | |||
主要成分 |
樟脑、薄荷油、玉树油、丁香油等。 |
本品为复方制剂,本品主要成分为二丙酸倍他米松、克霉唑、硫酸庆大霉素。其化学名为:16-甲基-11,17,21-三羟基-9-氟孕甾-1,4-二烯-3,20-二酮-17,21-二丙酸盐。 |
|
生产企业 |
厦门虎标医药有限公司 |
香港澳美制药厂 |
|
批准文号 |
国药准字Z20043775 |
注册证号HC20160022 |
|
说明 | |||
作用与功效 |
头痛、鼻塞、晕车、蚊虫叮咬、肌肉酸痛、风湿骨痛、扭伤挫伤、腹痛、烫伤、皮肤瘙痒。 |
皮肤念珠菌病、手癣、足癣、体癣、股癣、花斑癣、甲沟炎、须癣、头皮糠疹、脂溢性皮炎、神经性皮炎、接触性皮炎、湿疹、皮肤瘙痒症、银屑病、单纯疱疹、带状疱疹、寻常疣、扁平疣、跖疣、传染性软疣、痤疮、脓疱病、毛囊炎、疖病、丹毒、蜂窝组织炎、皮肤结核、麻风、银屑病、玫瑰糠疹、鱼鳞病、钱癣、汗斑、鹅掌风、灰指甲、脚气、甲沟炎、头癣、手癣、股癣、体癣、花斑癣、须癣、脂溢性皮炎、神经性皮炎、接触性皮炎、湿疹、皮肤瘙痒症、银屑病、单纯疱疹、带状疱疹、寻常疣、扁平疣、跖疣、传染性软疣、痤疮、脓疱病、毛囊炎、疖病、丹毒、蜂窝组织炎、皮肤结核、麻风、银屑病、玫瑰糠疹、鱼鳞病、钱癣、汗斑、鹅掌风、灰指甲。 |
|
用法用量 |
外用。涂擦患处 |
|
|
副作用 |
尚不明确 |
|
|
禁忌 |
|
|
|
成分 |
头痛、鼻塞、晕车、蚊虫叮咬、肌肉酸痛、风湿骨痛、扭伤挫伤、腹痛、烫伤、皮肤瘙痒。 |
皮肤念珠菌病、手癣、足癣、体癣、股癣、花斑癣、甲沟炎、须癣、头皮糠疹、脂溢性皮炎、神经性皮炎、接触性皮炎、湿疹、皮肤瘙痒症、银屑病、单纯疱疹、带状疱疹、寻常疣、扁平疣、跖疣、传染性软疣、痤疮、脓疱病、毛囊炎、疖病、丹毒、蜂窝组织炎、皮肤结核、麻风、银屑病、玫瑰糠疹、鱼鳞病、钱癣、汗斑、鹅掌风、灰指甲、脚气、甲沟炎、头癣、手癣、股癣、体癣、花斑癣、须癣、脂溢性皮炎、神经性皮炎、接触性皮炎、湿疹、皮肤瘙痒症、银屑病、单纯疱疹、带状疱疹、寻常疣、扁平疣、跖疣、传染性软疣、痤疮、脓疱病、毛囊炎、疖病、丹毒、蜂窝组织炎、皮肤结核、麻风、银屑病、玫瑰糠疹、鱼鳞病、钱癣、汗斑、鹅掌风、灰指甲。 |
|
药理作用 | |||
注意事项 |
1本品为外用药,禁止内服。2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3切勿接触眼睛、口腔等黏膜处。皮肤破溃处禁用。4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及年老体弱者应在医师指导下使用。5因糖尿病、肾病、肝病、肿瘤等疾病引起的皮肤瘙痒,不属本品适应范围。6首次使用本品,需先擦微量于局部患处,如皮肤呈现刺激现象请即刻停止使用。7本品不宜长期或大面积使用,用药后皮肤过敏者应停止使用,症状严重者应去医院就诊。8用药7天症状无缓解应去医院就诊。9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10本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11儿童必须在成人监护下使用。12请将 |
1.本品外用也可能吸收入乳汁,哺乳期妇女慎用。2.避免接触眼睛和其他黏膜(如口、鼻等)。3.用药部位如有烧灼感、红肿等情况应停药,并将局部药物洗净,必要时向医师咨询。4.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5.本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6.请将本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7.儿童必须在成人监护下使用。8.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本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