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主治:1.本品可作为青霉素过敏患者治疗下列感染的替代用药:溶血性链球菌、肺炎链球菌等所致的急性扁桃体炎、急性咽炎、鼻窦炎;溶血性链球菌所致猩红热、蜂窝织炎;白喉及白喉带菌者;气性坏疽、炭疽、破伤风等。
查看说明书药品对比
药品信息 | |||
主要成分 |
本品主要成份为:红霉素。 |
本品主要成份为头孢呋辛酯。 |
|
生产企业 |
东北制药集团沈阳第一制药有限公司 |
苏州中化药品工业有限公司 |
|
批准文号 |
国药准字H21023245 |
国药准字H19990342 |
|
说明 | |||
作用与功效 |
1.本品可作为青霉素过敏患者治疗下列感染的替代用药:溶血性链球菌、肺炎链球菌等所致的急性扁桃体炎、急性咽炎、鼻窦炎;溶血性链球菌所致猩红热、蜂窝织炎;白喉及白喉带菌者;气性坏疽、炭疽、破伤风等。 |
适应症为用于敏感细菌造成的感染的治疗。-下呼吸道感染:如急性支气管炎及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和肺炎。-上呼吸道感染:包括耳、鼻、咽喉感染,如中耳炎、鼻窦炎、扁桃体炎及咽炎。-皮肤及软组织感染:如疖病,脓皮病和脓疱病。-淋病:急性无并发症的淋球菌性尿道炎和子宫颈炎。 |
|
用法用量 |
口服,成人一日1~2g,分3~4次服用。军团菌病患者,一日2~4g,分4次服用。小儿按体重一日30~50mg/kg,分3~4次服用。 |
口服。 1.成人:一般一日0.5g;下呼吸道感染患者:一日1g;单纯性下尿路感染患者:一日0.2.g。均分2次服用。单纯性淋球菌尿道炎单剂疗法剂量为1g。 2.5~12岁小儿:急性咽炎或急性扁桃体炎:按体重一日20mg/kg,分2次服用,一日不超过0.5g;急性中耳炎﹑脓疱病:按体重一日30mg/kg,分2次服用,一日不超过1g |
|
副作用 |
对本品及其他大环内酯类药物过敏者禁用。 |
对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过敏的患者禁用。 |
|
禁忌 |
|
|
|
成分 |
1.本品可作为青霉素过敏患者治疗下列感染的替代用药:溶血性链球菌、肺炎链球菌等所致的急性扁桃体炎、急性咽炎、鼻窦炎;溶血性链球菌所致猩红热、蜂窝织炎;白喉及白喉带菌者;气性坏疽、炭疽、破伤风等。 |
适应症为用于敏感细菌造成的感染的治疗。-下呼吸道感染:如急性支气管炎及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和肺炎。-上呼吸道感染:包括耳、鼻、咽喉感染,如中耳炎、鼻窦炎、扁桃体炎及咽炎。-皮肤及软组织感染:如疖病,脓皮病和脓疱病。-淋病:急性无并发症的淋球菌性尿道炎和子宫颈炎。 |
|
药理作用 |
1.胃肠道反应有腹泻、恶心、呕吐、中上腹痛、口舌疼痛、胃纳减退等,其发生率与剂量大小有关。2.肝毒性少见,患者可有乏力、恶心、呕吐、腹痛、发热及肝功能异常,偶见黄疸等。3.大剂量(≥4g/日)应用时,尤其肝、肾疾病患者或老年患者,可能引起听力减退,主要与血药浓度过高(12mg/L)有关,停药后大多可恢复。4.过敏反应表现为药物热、皮疹、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等,发生率约0.5%~1%。5.其他,偶有心律失常,口腔或阴道念珠菌感染。 |
主要有恶心、呕吐、上腹部不适和腹泻等胃肠道反应,偶有头痛,一般是轻度和短暂的。与其他广谱抗生素类要相同,可引起伪膜性肠炎。罕有过敏反应,曾有嗜酸性白细胞增多及短暂的肝酶水平升高。此外,使用头孢菌素会产生阳性抗球蛋白反应,从而干扰血液的交叉配合测定。 |
|
注意事项 |
1.溶血性链球菌感染用本品治疗时,至少需持续10日,以防止急性风湿热的发生。2.肾功能减退患者一般无需减少用量,但严重肾功能损害者本品的剂量应适当减少。3.肝病患者本品的剂量应适当减少。4.用药期间定期随访肝功能。5.患者对一种红霉素制剂过敏或不能承受时,对其他红霉素制剂也可能过敏或不能承受。6.因不同细菌对红霉素的敏感性存在一定差异,故应做药敏测定。7.对诊断的干扰:本品可干扰Higerty法的荧光测定,使尿儿茶酚胺的测定值出现假性增高;血清碱性磷酸酶、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和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的测定值均可能增高。请仔细阅读说明书并遵医嘱使用。 |
1、对青霉素类有过敏反应的患者应慎用。2、使用期间或停药后如发生严重腹泻,要警惕是否出现伪膜性肠炎。3、使用本品治疗的病人,建议使用葡萄糖氧化法或已糖活化法来测定血糖。本品不会干扰肌氨酸酐的碱性苦味酸盐鉴定法。4、因本品不宜压碎后使用,应整片吞服,因此不适合年幼儿童服用。请仔细阅读说明书并遵医嘱使用。 |